警惕!睡眠不好,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“催化剂”
“昨晚又睁眼到凌晨3点!”“明明睡了八小时,醒来却依然疲惫不堪!”这些看似普通的睡眠问题,是否曾被归为“小事”,觉得熬熬就过去了?
但今年9月发表在国际权威神经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,用扎实的数据给所有长期失眠的人提了个醒:慢性失眠可能不只是“睡不好”,更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。黄瓜视频 睡眠医学专家表示,睡眠障碍常出现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,甚至会比轻度认知损害出现得更早。它在悄悄加速人们大脑老化进程的同时,或许正在为认知衰退铺路。
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
双向的“恶性循环”
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远比想象中密切。实际上,睡眠障碍不仅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发的症状之一,而且会随着病程的进展,发病率逐步增高。若是睡眠障碍迟迟不能改善,也容易加重阿尔茨海默病;同时,睡眠障碍可以让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年龄节点提前。

已有临床研究证实,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就可能出现睡眠异常,中晚期则更加复杂多样,常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、夜间失眠、傍晚时分焦躁不安,甚至伴随噩梦、不宁腿综合征等。
习惯性睡眠减少
或使年轻人患病风险增加
许多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“老人病”,但最新研究发现:长期熬夜、睡眠差的人群,即便年轻,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。
睡眠是大脑“自我清洁”的关键时段:深度睡眠时,大脑脑脊液循环加速,能有效清除β-淀粉样蛋白(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“标志性物质”)等代谢废物。若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差,β-淀粉样蛋白无法及时排出,就会在大脑中逐渐沉积,促使脑神经功能损伤,并最终形成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睡眠障碍不仅是疾病的“信号”,更是推动病情发展的“帮凶”。因此,越来越晚睡甚至熬夜成瘾的年轻人要小心:如果你是“失眠+长期睡不够”,不仅现在的记忆力、注意力可能更差,未来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升高,让疾病提前找上门!

阿尔茨海默病患者
如何科学应对睡眠问题?
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管是白天犯困,还是晚上睡不好,通常是与其大脑功能受损和睡眠节律紊乱有关。为了维护他们的大脑健康,对其进行一些积极、合理的干预,对于延缓疾病进展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
非药物干预
● 规律作息:设定固定的起床和就寝时间,帮助患者调整生物钟、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,强化昼夜节律;
● 优化环境:保持卧室安静、黑暗、温度适宜,也可以根据睡姿选择枕头高度,以便更好地入睡;
● 睡眠卫生教育:无论患者还是家属,平时注意积累科学的睡眠知识,建立“床=睡眠”的条件反射,同时避免长时间打盹或小睡,午睡控制时长,确保夜间睡眠;
● 行为干预:增加白天活动量,每天保持至少半小时日照时间,调节褪黑素的分泌,也可通过认知训练,睡前进行深呼吸和冥想放松身心,轻松进入睡眠状态。
药物干预
●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,适当使用褪黑素改善昼夜节律;
● 对合并抑郁、焦虑者可短期使用抗抑郁药;
● 避免苯二氮卓类镇静药,以免加重认知损害。

综合管理
●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者可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系统(CPAP),改善患者通气功能,有效减少呼吸暂停次数,进而帮助患者睡眠结构紊乱;
● 遵从医嘱,及时就医,加强睡眠监测与认知功能随访,提升患者睡眠质量。
